香港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厦门   杭州   沈阳   成都   大连   郑州   美国  澳大利亚  新西兰  新加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全国免费热线:4008-303-103
香港总部: 00852-2868-9200

为何半数华人居住在纽约和加州?

分享到:
2013-08-02

根据可获得的2009年美国人口普查数据,全美华裔(以下简称华裔)总数为3638582,占美国总人口的12%,是美国最大的亚裔群体。几乎四个亚裔中,即有一个华裔。在过去的20年里,亚裔数量迅速增长,已占到全美人口的5.5%多,在2000年至2009年间,华裔数量增加33.3%。2010年人口普查据出台,华裔数量接近400万。


21世纪第一个10年里,华人无论是数量还是影响力都发生了居大变化,同时也是中国崛起为世界大国的时期。华人作为美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不仅对美国社会,而且对美中关系,都有重要影响。


半数华人居住在纽约和加州

华人在新世纪呈现四大特点。

一为多样性,华人并非一个同质的群体,内部存在很在差异,包括来源地,是否归化,通婚等方面。

二是集中性,华人在居住、教育、职业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集中性。51.4%的华裔美国人住在纽约、洛杉矶等五个大都会城市的郊区。在过去的20年里,越来越多的华裔不再居住在传统的中国城,而与其他亚裔群体住在郊区富裕的“亚洲城”中。全美共有7000所大学,90%拥有大学及以上文凭的华人集中毕业于其中300所大学。

三是两重性,在许多社会和经济特点上,华人呈现出双模式。在就业上,一方面华人从事管理、软件开发、医疗、财会、审计等专业性强的高级白领工作的有很高比例,另一方面,亦有很多从事厨师、服务员等低收入蓝领工作。这种就业两重性在其他亚裔中则不明显。全国范围内,华人家庭中际收入居于较高水平,同时,华人的贫困率为9.6%,高于白人8.1%的贫困率。25岁以上华人拥有大学以上文凭的比例为51.8%,是美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同时,华人未获得高中文凭的比例为18.7%,高于美国平均水平15.4%。

四是教育回报率低。华人普遍重视教育,在子女教育上投入大量时间及精力。但数据显示,华人花在人力资本上的投入回报率低于美国平均水平和白人。数据显示,同等学历下,华裔男性比白人要低5000至1.5万美元。如获得硕士以上学历的华人男性,平均收入为85805美元,而白人男性为86316美元。数据虽然显示受过高等教育的华人女性比同等学历白人女性教育回报率高,华人女性受教育程度高,工作刻苦,是其回报率的根本原因。但研究显示,华人女性主要是在职业生涯的前期回报高,35岁以后,由于家庭、文化的考虑以及种族及性别歧视因素,华人女性的回报率明显降低。

  

一点五代华人收入最高
随着华人在美国社会的立足,应是一代更比一代强,但数据显示,事实并非如此。该报告将华人分为第一代、一点五代和第二代及以上三大类。其中第一代为完全在美国以外受教育的华人,比例为16.1%,第二代及以上为美国出生的华人,占36%,一点五代界于两者中间,非美国出生,至少部分教育在美国完成,比例为47.9%。报告显示,三大类中,第一点五代不仅人数最高,而且收入高于第二代及以上华人。这种并非一代更比一代强的现象同样存在于其他亚裔群体。华人喜欢建立小企业(在美国指雇佣人数在500人以下的企业),这是美国人眼中的又一华人形象。但数据显示,华人自我创业的比例只有5.9%,和其他族群没有区别,而在第二代及以上的华人中,自我创业的比例只有4.1%,低于其他族群。

  
华人在美国高校中获得博士学位比例最高。事实是印度裔美国人比例略高。

  

华人参政意识有望提高

尽管华人中出现了市长、众议员、参议员,但数据显示,华人担任公职的意愿并不强。从就业取向上看,82.4%的华人在私营部门工作,而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仅为14.1%。品川肇认为,华人加入美国籍的比例在亚裔美国人中居第三高,公民数量的增多,必然转化为投票率的增高。华人在未来10年有望超越犹太裔成为美国第三大少数族裔,在美国政坛的影响力将随之增大。

中国经济的崛起,是否对在美华人的流向产生影响?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返回中国的华人数量在增加,但来美国的华人数量也在增加,来美留学的华人学生年龄趋小,显示出许多中国人对美国教育价值的认可。同时,来美国投资的华人亦增多,这是过去所罕见的。

华人绝大多数具有双语优势,78.6%的华人在家说一种以上的语言。越来越多的华人利用这种语言及其他优势,穿梭于美中两国间,成为“跨国人”,不仅自身受益,也有利于美中关系的发展。

(摘自西祠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