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买樓收租最着數
2013-07-30
大地震发生后大多会出现連串余震,这是地壳重新取得平衡的过程之一。同一道理,美国及英国樓市要适应金融危机后的余波,也需要一点时间。
贷款准则收紧,加上不少卖家不愿以相对低的价钱放售物业,因此,租住物业变得更受欢迎,实在不足为奇。在美国,租住物业的家庭比例较樓市高峰期时增加近一成。
古怪之处在于,人们如今应该前仆后继,争相买樓做业主。宏观经济研究公司Capital Economics指出,美国每月租金中位數如今高于每月按揭供款中位數,是自1981年以來首次。在英国,不少按揭贷款的息率比通胀率低。
然而,现实情况却刚刚相反。美国首季度的住屋价格与对上一季比较下跌2.5%,跌幅几乎跟经济衰退水深火热之时看齐;租盘空置率自金融危机至今则下跌约15%。至于英国,房价基本上横行。
在高失业率、经济前景不明朗及融资短缺三方面夹击下,准买家都不敢贸然入市。在美国及英国,按揭贷款总额徘徊在相当于经济衰退前约一半的水平。事实上,根据贷款商Halifax赞助进行的调查,英国三分二没自置物业者相信,他们没计划买樓。
樓市形同一池死水,「买樓收租」(buy-to-let)的投资者就成为赢家。美国住屋的租金回报率正缓缓上升至5.5厘,是一个世代以來的最高水平。若住屋价格进一步下跌,新投资者的租金回报亦会相应增加。
这听起來很棒,不过,此等利润只有手头闲钱充裕的投资者才有福消受。
(本文来源:金融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