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房地产报告:组屋与私宅价格将继续上涨
2013-07-29
一份最新的房地产报告指出,56%的受访者认为,政府组屋价格在接下来六个月内会继续上涨,超过半数也认为,私宅和商业房地产的价格,在接下来半年内也还是会继续上涨。
不过比起上一次同样也是由PropertyGuru进行的调查报告,这一次,越来越多人(24%)相信,新的共管公寓和转售公寓的价格,在接下来12个月会下跌最高达5%。在2010年第四季,持有同样看法的人只占16%。
因此,大多数(76%)的消费者透露,在接下来12个月,对置业会采取“静观其变”的态度,这个比例就比上一次的70%高。
根据官方数据,本地私宅价格已连续六个季度放慢上涨的速度,今年第一季的私宅价格上涨2.2%,比预估的2.1%稍高。去年第四季,私宅价格的涨幅是2.7%。但本地私宅价格指数也由194.8点,上扬到199.1点的历史新高位。
PropertyGuru这次的调查对象有1670人,调查是从今年3月31日至4月12日这段期间进行。
大多数(71%)的受访者认为,本地房地产,不管是什么类别,都很昂贵,这个比例与去年第四季的一致。
同样的,68%的受访者也认为,政府组屋的价格偏高,30%认为价格合理,不过3%则认为,组屋还算便宜。
80%受访者认为私宅价格仍太高
在私宅方面,80%的受访者认为,价格还是太高了,64%认为商业房地产太贵。
尽管政府在今年1月推出了新的降温措施,但还有48%认为政府在抑制房价、确保买家可以负担的这个方面,还做得不够。去年第四季,这个比例是41%。
这个每个季度进行的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房地产市场买气,更好地掌握市场脉动和消费者目前的情绪,以及它如何影响未来的置业决定。
与去年第四季的39%相比,在今年第一季,有更多受访者(42%)对在海外置业较感兴趣,相对的,对购买本地房地产的兴趣则降低了。
相较于去年第四季,当时有71%的受访者表示会在本地置产;今年第一季,这个比例已下降到62%,而价格与地点依然是两个最重要的置产考虑因素。
尽管潜在的资本增值是第三个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但其重要性已从31%下降到22%。此外,对潜在租金回报的兴趣,也从22%下降到14%。
至于谁才是置产的最后决策者?在去年第四季,67%的受访者说是“父母”,而今年第一季,68%说决策者说是“自己和配偶”。
此外,也有89%的受访者相信,房地产代理理事会(Council for Estate Agencies,简称CEA)的设立,会让消费者觉得过程更透明和有保障,对房地产代理的信心也会提高。
(本文来源:海外房产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