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陆克文:政府不会操纵澳元汇率走势
2013-07-29
澳大利亚外交部长陆克文(KevinRudd)近日表示,尽管澳元近期迭创新高,当局并不打算予以"操纵"。他认为,操纵汇率的国家得付出代价。
他说,"管制汇率不是我们的事业,政府可透过税务优惠与技能训练来帮助产业,但不会尝试加以操纵。"
针对人民币,陆克文认为增强汇率弹性有助提高进口,同时帮助纾缓通膨。
他强调,汇率最好由市场决定,中国政府有自己的考虑,但各界的疑虑正在升高。
国际货币体系需要改革,这已是全球共识,问题在于改革的方向在哪儿。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一个方向是改革目前的全球主权货币体系,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行的特别提款权(SDR)提升为全球超主权货币。这一方向的终极形态是将SDR设立为全球储备货币,并推进SDR的全面应用。
另一个方向,则是坚持目前的主权货币体系,承认美元依然存续的主要国际货币地位,但接纳更多主权货币进入全球主流货币。这一方向的终极形态是推进人民币等货币成为储备货币。
对于中国而言,国家主席胡锦涛在G20多次会议上明确提出,应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目前既定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略。
2011年3月18日,在南京G20会议召开之前,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策对话倡议组织、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在北京共同举办了一次“全球货币体系改革”国际研讨会。在推进SDR改革与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两个方向上,均进行了深入讨论。
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在会议上指出,让人民币进入SDR货币篮子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没有必然的联系,在可预见的未来,SDR仍然是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无论人民币是否进入SDR,中国都将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可兑换。
如此看来,在中国对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务实推进中,中国的主导方略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动国际多元货币体系建设。
多元国际货币体系方案
以SDR超主权货币为方向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讨论是目前的主要讨论方向,中央财经大学此次会议在多元国际货币体系方向上也进行了深入讨论。
张礼卿教授即认为,考虑到超主权货币的形成需要世界各国达成共识,只能在长期实现。储备货币多元化在短期内更具现实性,中国应该寻求短期和中期内的人民币国际化。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胡永泰教授认为,储备货币多元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因为“我们还没有世界性的政府”。目前美元不能很好地发挥货币的价值储藏职能,而且,由于互联网络具有强大的竞争力,采用多种货币进行结算的能力不断地提高,储备货币多元化不可避免。
在这种思路之下,胡永泰提出了全球经济治理应该改变的三个方面,他所提出的设计迥异于目前由IMF作为全球中央银行发行SDR并主导国际货币体系的架构,胡永泰认为应该削弱IMF的责任。
他指出,第一,在当前只有一种储备货币的情形下,IMF都没有管理得非常好,如果国际货币体系加入更多的货币,IMF管理和监管的责任将更为艰巨。鉴于改革IMF的困难性,世界将建立类似于欧洲货币基金的机构,来规避基金组织的职能。“新”的基金组织将是区域货币基金的联合体。亚洲货币基金的建立将主要取决于中日两国的关系。
第二,应该有一个超国家机构,对资本项目下的跨国交易进行监管,由于还没有世界性的政府,可行的政策选择是提高银行资产负债表的透明度。在人民币和欧元之间将建立直接货币市场。这可以通过政策手段来推动。
第三,外汇操纵的识别并不是过去的事情。投机者不仅存在于私人部门,还存在于一些国家的中央银行。解决之道在于成立国家储备货币体系工作小组进行协调。
德国发展研究所高级经济学家福尔茨(UlrichVolz)回应了胡永泰的建议,他认为应该兼顾IMF和区域金融安排的作用,它们之间不应被视作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要使区域金融安排成为全球金融架构和治理改革中的一部分。
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策对话倡议组织创始人及执行主任格里菲斯-琼斯(StephanyGriffith-Jones)教授,不同意福尔茨提出的把区域金融安排同IMF相联系的主张。
韩国高丽大学朴英哲教授指出,自从国际货币体系被定义为国家之间的货币和汇率体系以来,新体系的提出者必须要解决当前汇率安排中的缺陷。现在所说的多元货币体系至少有三种到四种货币,然而,还有其他一些货币,比如澳元,尽管不是储备货币,但是能够自由借贷。如果新兴经济体能把它们的货币国际化,使其货币能够借贷,那么它们就可以在金融买卖和贸易中以其货币标价。
(本文来源:外汇通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