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新银行:澳纽系兑美元亚市可能进一步走低
2013-07-26
澳新银行(ANZ)外汇交易经理MurrayHindley表示,纽元/美元、澳元/美元周一(1月31日)可能进一步走低,因"中东局势紧张已经使得风险情绪将至冰点。"
他说:"除非能看到埃及局势有新的进展,否则整个亚洲时段汇价将持续走低。"埃及骚乱的爆发迫使投资者寻求资金避风港。
Hindley预计,纽元/美元阻力位在0.7740,支撑位在0.7660,澳元/美元阻力位在0.9930,支撑位在0.9870。
欧洲债务危机方面几无进展,也令投资者新鲜感逐渐减淡,但市场永远不乏炒作的话题,埃及动乱很快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甚至抢尽了今日主角美国GDP的风光。受埃及紧张局势升温影响,市场避险情绪急剧升温,国际金融市场大幅动荡,美元急速拉升,欧元等风险货币跳水,黄金原油暴涨。
埃及紧张局势骤然升温
埃及国内紧张局势周五进一步升温,目击者称,示威者人数超过了1000多人,市内多处出现了浓烟。埃及国家电视台表示,埃及所有城市均需实施宵禁;据海外媒体报导称,埃及首都开罗实施宵禁后,议会和政府办公大楼附近的城中心街道听到枪声。
此前埃及政府已经宣布实施宵禁,警察也向示威民众发射了橡皮子弹和催泪瓦斯。
与此同时,惠誉评级公司(FitchRatings)表示,由于埃及紧张局势给未来政治及经济前景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因此将埃及主权评级前景由"稳定"下调至"负面"。
避险资产大行其道
该消息刺激全球金融市场避险情绪飙升,汇市方面风险货币惨遭屠戮,避险资产大行其道,股市黄金原油等商品价格午夜上演惊天大逆转。
瑞银集团(UBSAG)货币策略师BrianKim指出,埃及的紧张局势打压风险货币全线走低,避险货币如瑞郎从中受益。
美国银行(BankofAmericaCorp.)货币策略师PareshUpadhyaya表示,中东地区国家紧张局势引发风险厌恶情绪,避险货币受到投资者青睐。
投资机构GenworthFinancialAssetManagement市场策略师克里斯蒂安-赫维德(ChristianHviid)表示,因埃及紧张局势的进一步升温,投资者纷纷将资金撤出风险资产,并涌入美元、瑞郎、国债以及黄金等投资品种以寻求避险。
原油这种并不属于避险性质的资产价格亦拉升逾4%,主要是因为事发中东,投资者担心突尼斯和埃及的动乱会波及该地区的产油国。很难想象,如果该地区产油国政府步突尼斯后尘而垮台,将会出现何种情况。
股市方面也出现大溃军,欧洲股市周五收盘大幅走低,法英股市均跌1.4%,德国股市跌0.7%;美国三大股指亦大幅下滑,其中标普500指数创2010年8月11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追根溯源,都是通胀惹的祸。突尼斯政府垮台正是源于食品价格飙升所致,而且蔓延到了埃及,使整个地区政局趋于紧张。当地的示威游行不仅使全球关注的焦点集中到近期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之上(小麦价格触及两年半高位,糖批发价触及30年高位)。
正是由于通胀魅影不散,市场传闻称,中国将在31日当周农历新年假日开始前后再度加息,这提醒投资者风险资产面临又一大风险。
欧元涨势就此告终?
汇市投资者最为关注的,莫过于欧元接下来走势如何。欧元近期正处于强劲拉升的过程之中,此次意外落马,会否成为转势的一个转折点?
况且,高盛也在周五表示,结清欧元/美元多头仓位,因“缺乏额外刺激”令欧元/美元短线陷于区间内。
分析人士表示,高盛的离场,或暗示欧元/美元将迎来一波中期的回调走势。
巴克莱资本(BarclaysCapital)分析师表示,如果1.3625的支持被有效突破,尽管巴克莱认为这种可能性非常小的,欧元/美元将跌至1.35。
技术面上看,欧元/美元日图上顶部形态初见端倪,目前5日均线有掉头向下的迹象,KDJ指标在超买区域出现死叉,暗示汇价的下行风险。本周若收在1.36下方,周线上将形成一个射击之星的形态,暗示多空双方势力的转换,操作上建议逢高做空。
从数据看,美国经济似乎出现了一抹亮色,而与之背道而驰的美元指数难止下滑颓势。这种情形如何理解?欧元在美元指数中的高权重让欧美实体经济像连体婴儿,QE2的中期效应逐步显现,但内涵的饮鸩止渴式的流动性刺激和经济复苏之间的关系无法被信赖。长期看呢?虚拟网络无法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成为美国经济复苏的死穴。美国经济复苏无法避免走上挤泡沫的道路。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们认为美国真正出问题的是把创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和就业的可靠渠道。
分道扬镳下的美国经济实景
市场觉得迷惑的是,美国的经济数据看起来有一抹亮色。例如12月份新房销售月环比跃升17.5%(其中有加州的税收优惠因素),全美汽车销量较去年同期上涨11.1%,节假日零售销量上升5%等。美股也遥相呼应。上周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盘中触两年半高点,进一步逼近12000点水平。上升主力集中在卡特比勒和波音这些传统重型制造业上,科技类股也受英特尔扩大股票回购规模得到不小提振。另一方面,美元指数却一路从81.3高点下滑到77.7的位置,即便周三突发的日本信用评级的调整引发日元大幅贬值也没有拉回美元颓势,似乎全球资本并不愿意进一步转换为美元资产。如何理解美元和美国经济目前的这种分道扬镳的状况呢?
我们认为,短期美元指数的走向看欧元。欧元占美元指数57%的权重,使得美元指数的波动看上去像是欧美实体经济和金融风险之间的PK和拉锯。而关键走向是看几大贸易盈余国,特别是中国的资本态度。在三个月内中国三位国家最高领导人“三顾”欧洲的情况下,这种“雪中送炭”的友好状态会明显降低市场对欧元和欧债的风险厌恶程度。其实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欧洲最需要中国的时候拥有最大外汇储备的中国无疑是欧元区的“欧猪国家”最好的金主之一。从全球博弈的角度来说,一个分崩离析的欧元区只会进一步加强已高高在上的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形成美联储一手遮天的局面。援驰欧洲是中国在国际货币竞争布局中合纵连横的必然选择。我们认为中国再三表态后,尽管欧洲实体经济增长乏力(在2%左右),但2011年欧洲债务问题没必要过度担心,最近几个危险国家的债券发行都顺利过关。日本也在对欧元和爱尔兰频频示好,对冲基金更乐得顺水推舟转向多方。再加上北亚的地缘风险也在释放,使得美元的避险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提振,导致美元短期走软。
中期,我们认为QE2的强制注射,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美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从而拉动消费主导的美国经济复苏。我们知道,理论上消费的增长基于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形成的恒久收入的上升。简单说,人们愿意花更多的钱既可以基于就业的增长也可以基于货币幻觉。目前的情况看起来,更多的可能是后者。只要投放货币又不引发核心通胀的快速上升,财富幻觉必然刺激消费,进而刺激产出的增长。但这对于美国就业的回升和房地产价格的提升会最终产生多大的帮助则有待时间检验。毕竟制造业的繁荣、金融业的发达和地产价格的回升才会真正巩固居民的收入和财富,它们才是消费的真实基础。但不论如何,随着实体经济出现若干亮色,“don“tworry,behappy”的美国乐观精神应该使得美元有机会反弹到80一线。近期90%的美国经济学家相对于三个月前更为看好美国的经济走势。他们预测美国经济将在2011年增长3.2%到3.4%,而去年10月这一数字为2.5%到3.3%;同时,他们认为经济增长会缓和美国的失业情况,失业率将在2011年底从9.4%下降至9%。世界也希望这个全球经济的发动机可以重新点火。但如果美联储在流动性注入和经济复苏建立起长期可靠的因果联系的话,那么这种饮鸩止渴就会一直延续下去。
(本文来源:中国外汇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