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预制菜透明标注与房产投资的双重保障
再拖三年,你输掉的不仅是餐桌选择权,更是整个中产未来的财富保障! 当国内还在为“西贝是否为预制菜”争论不休时,精明的中产早已用全球化视野布局未来——既要透明标注的餐桌,也要稳健升值的资产。
而你,是否还在为明天吃什么、未来住哪里而焦虑?
最近,罗永浩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预制菜之争引爆全网。争议的核心不仅仅是餐盘里的食物,更是中产阶层对生活品质降级的深层恐惧,以及对财富保值增值的迫切需求。
据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2024年3月21日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预制菜被明确定义为: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通知同时明确:主食类产品和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属于预制菜。这也正是贾国龙坚持西贝没有预制菜的底气所在——按照这个标准,他们的菜品属于中央厨房制作,不被归类为预制菜。
但消费者真正在意的真的是这个概念界定吗?不,大家担心的是花现制菜品的价格,吃到工业化预制的食物;担忧的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失去了选择权。
当国人还在对预制菜充满疑虑时,欧美市场早已给出了答案。预制菜在欧美不是一个新鲜概念,而是一个被运转了数十年的精密工业系统。
走进伦敦的M&S超市、纽约的Whole Foods,你能看到琳琅满目的冷冻蔬菜包、即热意面、真空低温牛排。它们背后都遵循着同样的底层逻辑:时间、温度与工艺的三角平衡。
欧美市场将预制菜精准细分:
这种分类不是市场噱头,而是法规语境里的“边界线”。边界一旦明确,工艺、温度、标签、追溯都能对齐。
冷链是预制菜的命门,是一条从工厂到餐桌的“看不见的高速公路”。车辆上路前要预冷,运输过程中要持续控温和记录。门店的冷柜不只是“冷”,而是要能证明自己一直够冷。
欧美国家对冷链要求严格:所有冷链车辆必须预冷、全程温控、记录可追溯;一旦发现温度偏差,整批货物要么报废,要么由合格人员出具“仍然安全”的证明。在欧盟,强制要求全程装有温度记录设备,留档至少一年。
当国内还在为是否标注预制菜争论时,海外已经用法规给出了答案。
法国走在了前列。根据法国BFM电视台报道,法国有望在2025年出台预制菜相关法规,强制规定餐馆注明哪些菜品是非厨房自制的菜肴,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这项决定将影响法国超17.5万间餐馆。
“消费者将得知他们点的菜究竟是餐馆的自制菜,还是提前准备好的工业化预制菜。”法国中小企业部部长奥莉薇娅·格里高利表示,“我们已为此筹备数月,新法规最迟2025年实施。”
这已经不是法国第一次尝试解决这个问题。早在2014年,法国政府就曾推出此类标识,但因为是非强制选项,很少有餐馆使用。此外,餐饮行业对“自製”和“预制”的定义一直以來也存在争议。
法国政府此次推出给预制菜强制添加标识的新规,一方面是为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护那些坚持现场烹饪的餐馆,保护法国美食传统。法国餐饮业普遍对新规表示欢迎。一位名叫阿兰·方丹的主厨表示,“我们需要的是专业的厨师,而不是一台‘开袋机器’。”
英国预制菜市场已经相当成熟和透明。根据市场研究报告,截至2022年,英国预制菜市场价值已超过19.5亿美元,而且还在持续增长。
英国消费者普遍接受预制菜,因为他们认为传统烹饪方式耗费时间太长,而预制菜在确保食材安全、价格实惠的前提下,可以节省大量烹饪时间。英国食品标准署(Food Standards Agency)制定的严格食品检验标准,涵盖了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方面,这也促进了英国预制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英国对预制菜的监管更加严格和透明。所有预制菜产品都需要明确标注成分、营养成分、过敏原信息以及烹饪方法。这种透明度不仅体现在食品标签上,还体现在整个供应链的可追溯性上。
马来西亚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国家,正在成为预制菜企业出海的热门目的地。2024年上半年,中国对东南亚食品出口总金额已突破200亿元人民币,其中马来西亚以87.8亿元人民币进口额居首。
马来西亚被誉为食品出口的“十字路口”,该国族群结构多元,这使得马来西亚食品市场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截至2023年,马来西亚人口约为3370万,其中马来裔占70.1%,华裔22.6%,印度裔6.6%,华人有600多万人。
2024年恰逢中马建交50周年,马来西亚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中国则连续15年保持马最大贸易伙伴地位,连续多年成为马主要投资来源国。
马来西亚中餐协会会长高浩云指出,预制菜、校园餐和团餐三大品类在马来西亚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他表示:“预制菜在马来西亚还没有兴起,但中国已经比较成熟了。而且马来西亚缺少本土的预制菜公司,对于中餐而言,厨师非常重要,但在海外找到合适的厨师更难。所以未来慢慢用预制菜去厨师化,可能是马来西亚餐饮的一个风口。”
当你的注意力还被预制菜吸引时,聪明的中产早已把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预制菜争议只是表象,背后是中产阶层对生活品质下降的深层恐惧,对身份认同的危机感,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
全球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期,中国经济也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趋势下,中产家庭的资产保值增值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过去,中国家庭偏好以房地产、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导的投资模式,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确实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随着房地产市场告别“普涨时代”、利率水平逐渐走低,以及权益市场波动风险加剧,传统投资渠道的收益空间受到明显挤压。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4年数据,当前中国城镇中产家庭的资产配置仍然高度集中于房产(占比达55%) 及银行理财(占比约20%),而低风险债券、货币基金、黄金等避险类资产占比则不足15%。这种配置结构在经济周期下行时尤其脆弱。
与此同时,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传统移民国家正在收紧移民政策。新西兰MBIE在报告中警告称,净移民人数如果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都要吃不消。移民部长Erica Stanford承认,新西兰正在经历“创纪录水平”的移民剥削和高数量移民,并表示政府在考虑改变政策设置时,这两个因素都将被考虑在内。
门槛在提高,道路在收窄,时间却不等人。
面对日益复杂的世界,中产家庭需要更加智能的资产配置策略。知本洞察提出的三大核心建议值得参考:
美亚置业作为拥有37年经验的香港本土品牌,专门为内地中产家庭提供一站式海外资产配置服务。
我们不仅帮助你了解海外市场,更帮助你在全球范围内分散风险,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自1988年成立以来,美亚置业已经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物业策划顾问公司,在全球多个国家都设有分公司及办事处。我们的专业团队由资深的海外房产顾问、律师、会计师、银行家、移民专家等组成,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咨询、规划、执行和跟进,保障客户的投资安全和收益。
我们可以帮助你:
预制菜只是全球化背景下食品工业化的一个缩影。中产家庭面临的真正挑战不在于盘中餐,而在于如何在全球格局变化中守住财富、保障未来。
你是否考虑过资产出海?你认为中产家庭应该如何应对全球化的风险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