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开始,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海外高中生源的大国,到了去年,更是刷新了记录,达到一年35万人之多。留学低龄化的井喷趋势,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些孩子的家长们,已经不再只限于富人丶官员和知识精英,更有普通的工薪阶层,中国的下一代教育是否正在另一种体制里突围?
出走的“好孩子”
如果不去英国,陈小天应该正在南京一所知名高中里,接受题山文海的洗礼。孩子的亲友,对于他的出国感到震惊,15岁的他已经比同龄小孩具备很多竞争优势:在南京好的初中念书,初一就有游学英国的经历。
记者发现,这波少年留学潮中,主角不再只是那种成绩不好在国内混不下去的“坏孩子”,而更多的是像陈小天般的优等生。正在美国加州一所私立高中念高三的宋雨晨,初中是在上海浦东排名第二的中学念的,他们班上45个同学,有一半出国读高中。
能不能出去,不仅靠成绩,还得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海外高中普遍没有奖学金,中国学生又以选择寄宿私立学校居多,学费加生活费一般在5万美金左右。负责美国高中项目的经理王梦妍算了一笔账,在美国高中四年就得120万人民币,如果加上本科,至少投入150万到200万。
这些小孩未必来自大富大贵的家庭。宋雨晨有一个在大型投资公司当老总的父亲,这点钱自然不成问题。而陈小天的父母只是月入过万的知识分子家庭,但他们还是咬咬牙,把多年的积蓄掏出来,供儿子一搏。
而另一方面,这些异国学校也开始为争夺优秀的中国生源打仗。在美国,公立学校不允许招收国际学生的传统正在被打破。多名国会议员已经提交要求废除这一传统的法案。“这有助于提高公立学校萎靡不振的招生氛围。”法案的发起人之一,纽约国会议员比尔·欧文说。
制度和现状逼人走
“为了让您读美国名校更容易。”这是一家高中留美中介的广告。美国大学申请的竞争早在十年前就已经白热化,于是,为日后申请名牌大学做准备,成为早期中国孩子赴美读高中的主要动力。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出去的原因变得越来越复杂。真正让陈栋下定决心送儿子出国,却是一次偶然事件。初三上学期学化学,儿子次考试考得很烂,搞得陈栋莫名其妙,儿子陈小天说,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上课听不懂。直到陈小天母亲到学校开会,谜底才揭开。
老师解释:班上小孩都上过补习班,就你小孩没上,基础的内容补习班上都讲过了。
回想起来,陈栋觉得这件事只是一个导火索,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不想让儿子成为应试教育流水线上的统一零件。
还有的或许不是因为考试,只是不想让女儿过一种庸常的人生。王夏的女儿王思菡正在新西兰一所中学念高二,出国前,她是北京海淀一所知名中学的学生。担任国企高管的妈妈小日子过得悠哉,常有一种一眼就看到生命尽头的感觉。如果女儿还在国内,她现在就可以预见未来:考上一所名牌高中,进名牌大学,结婚生子,王夏和爱人帮着带外孙……王夏说,她不想女儿跟她走一样的人生。
宋雨晨年回来,宋彬差点没认出来是谁,因为女儿晒成了个黑人。父亲问,是学习不好被罚晒太阳了吗?女儿答,打网球打的。
让父亲吃惊的是,从小不爱运动的宋雨晨现在几乎成了一个运动达人:棒球丶游泳丶击剑丶赛马样样都通。虽然只是学校棒球队的替补,但每次比赛,教练还是会让她上场打一会。即便发挥糟糕,教练也总是鼓励:雨晨,你打得很棒,加油。
如何融入美国文化,对于中国小留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如今已经在纽约一家咨询公司工作的吴界立,是2007年来美国念高中的。刚来美国之初,头痛的就是如何融入美国文化。国际学生基本上住在一块,很少主动会跟美国本土学生聊天,半年之后,发现美国社会是开放的,才慢慢走出这一步。
观察儿子朱赫这两年在美国接受的教育,朱大民感触颇深:“美国学校里教的和社会中考察的是一致的,而中国的中学教育是说一套,做一套!”朱大民发现,道德品质和主流价值观的熏陶其实贯穿着美国的教育体系,但和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美国的思想教育让孩子非常愿意接受。
还有两年,王思菡就要高中毕业了,她的目标是新西兰好的大学奥克兰大学。在新西兰待久了,再回到北京,觉得这里就是一个光秃秃的水泥城市。至于未来,她说等拿到绿卡之后再选择。
精英阶层小孩的离开,并没有给贫穷的小孩留下任何机会。陈小天的学籍依然在学校保留着,他只是申请休学,如果在英国不适应,他还有退路可走。“中国的体制是出来容易,回去很难。”父亲陈栋说。
英国Tier1企业家移民申请条件:
1、年满16周岁
2、拥有足够的投资款20万英镑
3、英语达到IELTS B1程度(相当于国内初中英语水平)
4、无重大刑事犯罪记录
5、身体健康
*如有英国大学学士或者以上学历,或者用英文作为主要教学语言的教学机构颁发的学士学位或以上学历,可豁免考试*